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警钟长鸣 >> 正文

清水衙门藏“猫腻” 审计慧眼辨真伪

2011年01月12日 00:00  点击:[]


2008年6月,河南省邓州市审计局根据市委组织部委托和工作计划安排,对该市××局原局长××自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审计组自6月19日实施现场审计至7月8日撤离现场,短暂而紧张的20天,让审计人员感触太深,难以忘怀。查出违规资金190余万元。审计局作出审计决定:对××局处以罚款2.6万元,收缴“小金库”资金余额79.6万元,对原任局长给予了罚款,组织部门给予其诫勉谈话。

一、审计查证的始末

(一)清水衙门真“清贫”

按照常规,审计组成员进点后进行了分工,对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合规性审计。十天时间过去了,审计组已完成了该局的所有财务收支审计。经审计发现该局存在超范围收费32.7万元;规避政府采购,购置电脑及办公器材等计15万元;机关经费超支1万多元,办公经费占用专款0.8万元等问题。初战告捷,按理说审计实施阶段已经结束,问题也查出了不少,该划上圆满句号了。但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审计组成员,感到一个资金规模不算大的单位账面上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但账面上竞没有发现该局存在招待费超支、发放奖金福利等一般性违规违纪问题。这与审计组进点时看到的会议记录不相符,并且所有办公室包括局长办公室使用旧的办公桌。是这个单位真的如此“清贫”?还是另有问题?面对如此“清贫”的单位,审计组似乎有点迷惑,向该局财务人员了解,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从没发过一分钱,过年过节也没有吃过单位的一顿饭”。事情真的是像他们说的那样吗?

那么会议记录上的决定是否执行了?执行会议决定的资金来源于什么地方?审计组成员认为该局有存在“小金库”的可能。审计组及时向分管领导和局长汇报后,召开业务会议,根据审计情况综合分析,大家一致认为真正的审计应该才刚刚拉开序幕,应立即调整审计思路,寻求突破。

(二)突击盘点又扑空

按常规发现小金库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突击性盘点出纳现金。第二天刚上班审计人员就来到该局,说明来意后,出纳总是借故有事忙里忙外,一直抽不出时间,不肯露面,让审计人员坐了一个小时的冷板凳,经过无数次电话的催促,终于看到他回办公室了。审计人员进行了常规性的盘点工作,但出纳说:“因为丢失了保险柜的密码,一直以来从未使用过保险柜,保险柜无法打开,自己保管的东西都在办公桌抽屉里”。出纳打开抽屉,只有一些支票和单据,没有发现存折和现金等类的东西,似乎今天的盘点有点徒劳无功,还引起了该局的警觉。审计人员有点失望,待要离开时出纳和会计一再表明:“我们单位所有收支都在账上,除了正常业务收支外,真的什么也没有”。审计人员凭着多年审计的职业敏感,从财务人员坚定不一的表白、游离不安的眼神中判断该局设置“小金库”的可能性很大,只是暂时没有找到突破口而已,审计工作再次陷入了僵局。

(三)内查外调露端倪

审计组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从审核该局会议记录,查看业务档案入手,寻找蛛丝马迹;另一路从外部入手,到与该局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开展审计调查,核对往来账目。审计人员对近三年来的会议记录和大量业务档案进行详细查看,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1、2006年4月26日会议记录上写道:听取培训中心汇报:①收取报名费16000元②收取培训费38000元;

2、2006年9月28日会议记录上写道:××领导上交礼金4.8万元;

3、2007年5月15日与××学校签订委培协议一份,商定向每个学生收委培费3000元。

这些收入审计组在账上是没有看到的。同时另一路人马也带回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对两所学校的调查中,共发现收到该局考务费、监考费5笔计款68000元,而这五笔支出该局账上也没有反映。审计组根据掌握的证据资料,迅速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局领导当即作出决定:立即取证,正面接触被审计对象,同时特别强调了工作纪律和保密要求。

(四)“小金库”终于浮出水面

根据审计查证情况,局主要领导迅速向市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取得了市领导的重视支持。同时,与被审计人、新任局长、副局长见面,讲明利害关系,取得主动配合。在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该局不得不承认设置账外账,私存私放财政资金的行为。原来自2003年以来,该局为了弥补办公经费不足,同时也为了逃避监督,未经物价部门批准,先后以培训费、资料费、报名费等名义收取资金达140万余元。且大部分用于中秋节、春节期间职工的奖励、福利支出,公用经费支出等等。尚余79.6万元以存折形式存放于会计处。至此,审计工作圆满结束。

二、案例带来的启示

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财会水平不过硬,管理不严,导致单位财务混乱,单位领导财经纪律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问题。此次审计工作虽然遇到了被审计单位设置的重重障碍,但最终得以圆满结束,通过这个案例查证,审计人员得到的启示:

一是认真细致,善于置疑。审计组要求办公室提供单位的会议记录,专门由一人负责仔细查阅,审计人员留心了该局的会议决定与账面“清贫”极不相符,通过查账时发现的细小疑点“用心”扩大战果,细挖深查,到外围调查取证,实现查账与查案的有机统一。改变了以往以账审账的简单方式方法,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注意调查了解,找出问题的根源,没有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二是关注重点事项,讲究审计方法。资金运作及财务决策管理等工作,是单位领导经济责任的重要事项,一个单位的会议记录内容很全面,能真实反映所做的事和即将要做的事。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会议记录给予重点关注,不仅可以为我们全面了解被审单位的一些重大经济决策事宜及相关资金走向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审计人员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不仅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通过内查外调,座谈,走访了解情况,为我们审计搜寻线索,把问题尽快弄个水落石出,使审计工作少走弯路。在审计方法上,内查外调完善审计证据。作为审计人员,既要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又要对其业务相关的资料与财务账务处理相核对入手来印证其合规性。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实际,突出审计重点,以财政财务审计为基础,加强对重大经济决策的审计力度,把审“账”与审“事”有机地结合起来,抓住关键环节,深入细致地查证与经济责任相关的疑点,注意从多角度、多方面搜集审计证据,查清相关的事实。审计时注意保密,不跑风漏音。

三是学会沟通,达成共识。由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审计项目的成功有三个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一是被审计单位的积极参与,二是明确的需求表达,三是领导的大力支持。而这三个要素全部依赖于良好的沟通技巧,遇事要先讲道理,在审计的过程中,对于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要证据扎实确凿,无懈可击。在同审计对象进行交流沟通时,要摆事实讲道理,以事服人,以理服人,让人心服口服。通常情况下审计人员对有关财经法规的了解要比审计对象广一些、深一些,审计人员应当耐心地讲解,使他们了解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帮助其提高财经法规知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对于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要充分听取审计对象的陈述意见,特别是对方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核实,对于正确的要积极采纳,对于错误的要耐心解释反驳。俗话说:理不辩不明,事不说不清。在交流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有耐心,用一种缓和的、商讨的语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达成共识,并促其积极配合审计,达到审计应该达到的目的。

摘自:邓州市审计局



上一条:私设“小金库”,销毁会计资料

关闭